一市民走入靈境衚衕33號院。近日,該院落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。 新京報記者 高瑋 攝
  新京報訊 文保人士崔金澤提交的“末代皇帝溥儀老師陳寶琛舊居——靈境衚衕33、37號院文物認定申請”,經西城區文化委員會歷時14個月的查勘、考證和聽取各方意見後,5月9日,該舊居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。
  昨日,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稱,33、37號院是否為陳寶琛舊居還有待考證,具體保護措施尚在規劃中。
  文保人士指文物局“定位”不准
  5月9日,崔金澤收到一個信封,信封內是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回覆給他的《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》。
  認定表上稱,崔金澤所申請文物認定的靈境衚衕33、37號院為“清-民國”時期的傳統四合院建築,被依法認定為“不可移動文物”。
  “這份公函意味著這兩座院落,終於有了文物保護單位的身份。”崔金澤激動地說。
  據瞭解,2013年初,靈境衚衕33號院院落東半部分被拆除,給了一所小學做操場。這讓崔金澤非常焦慮。
  “我害怕一覺醒來,那些精美的建築便成了廢墟。”崔金澤說,通過他考證並根據上個世紀30年代的“地圖”、媒體刊發陳寶琛的訃聞消息及有關新中國成立後衚衕整合記錄、屬地派出所出具的《新舊門牌號碼對照表》等,他發現國家文物局《中國文物圖集——北京捲》記載的陳寶琛故居在現在的靈境衚衕19號院並不正確,而33號院才是陳寶琛故居的正身。
  崔金澤稱,將33號院航拍地圖與1750年《乾隆京城全圖》對比發現,除去一些後來建設的低矮小平房,33號院規模宏大,現存建築總體佈局、單體建築開間數等,均與乾隆朝時期完全一致,因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。
  2013年3月,崔金澤向西城區文委遞交了“陳寶琛舊居——靈境衚衕33、37號院文物認定申請”。
  此前,33號院附近多位老住戶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,33號院是陳寶琛舊居,“陳家的後人還回來看過”。
  另據瞭解,在一個多月以前,33號院內最有價值的垂花門裝飾構件被盜,這讓崔金澤等一些文保人士痛心不已。
  兩院落已列入文物普查登記項目
  昨天,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稱,2013年3月,西城區文委受理崔金澤的文物認定申請後,依法定程序請了專家到現場查勘,並征求了包括專家、居民、房屋現管理使用人等人的意見。這一過程時間較長。征求意見後,西城文委認可該處完好,具備保留價值,並於今年4月24日至30日進行了網上公示,隨後正式發佈兩座院落為不可移動文物。
  孫勁松介紹,目前兩座院落已列入文物普查登記項目,屬未核定等級的文物保護單位,“此次33號院被認定為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清-民國傳統建築,是否是末代帝師陳寶琛的舊居,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”。
  ■ 人物簡介
  陳寶琛
  (1848~1935)字伯潛,號弢庵、陶庵。福建人。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。辛亥革命後仍為溥儀之師,1935年卒於京寓。其代表作品有《滄趣樓詩集》、《聽水齋詞》等。
  ■追訪
  “把院落納入小學利於保護”
  昨日,靈境衚衕33號院內,依舊像以前一樣,被各種雜物和後建小平房擠得滿滿的,成了一個破舊的大雜院。院門口,沒有看到有關文保單位的標誌牌。多位居民均稱,還不知道該院落已被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。
  西城文委主任孫勁松稱,掛牌只是一種形式,目前最重要的是院落的保護措施如何規劃。
  此前有消息稱,因院落所占地塊已規劃為一所小學的教育用地,被認定為文保單位後很可能進行整體保護性搬遷。
  孫勁松稱,依文物保護法規定,施工建設規劃中要對文物進行避讓。但因當時改造和小學建設規劃時,33號院並未被髮現和認定為文保單位,所以之前的規劃中並無保護避讓措施。“現在來看,會對之前的規劃做一個調整,比如以前院落占地被規劃為操場,現在可能對操場位置進行調整”。
  “最好的方案是將院落結合著小學的建設制定一個保護措施。”孫勁松說,歸入小學後,從能力和條件來看,更有利於古建保護。
  本組稿件採寫/新京報記者 石明磊 實習生鐘婧圓
  新京報製圖/許英劍
(原標題:“溥儀老師舊居”被定為文物)
(編輯:SN09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d91zdmej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